
扫码加渲染交流群
领5元零门槛券
与3d设计大牛聊聊


展馆效果图是设计方案的关键呈现。过去依赖3ds Max、V-Ray、PS等工具手工制作;如今,AI工具加入创意前端,大幅提升效率。本文对比传统与AI时代的工作流,梳理主流软件组合,助你高效出图。

图源网络
一、【过去】传统的展馆效果图工作流
在AI尚未普及的年代,展馆效果图的制作依赖一套高度标准化的手工流程,主要分为三个环节:
平面布局与方案表达
设计师使用 Adobe Illustrator或 CorelDRAW绘制展项分布图、参观动线、图文版面等,强调规范性与可执行性。
3D建模与渲染出图
主力工具是 3ds Max,配合 V-Ray 渲染器进行高质量静态效果图输出。这一阶段耗时最长,需反复调整模型结构、材质质感和灯光氛围。

图源网络
后期合成与氛围强化
渲染完成的图像导入 Photoshop,添加人物、植物、光影特效等环境元素,提升画面真实感与叙事张力。
整套流程对设计师个人能力要求高,周期长,但成果可控、细节扎实,至今仍是许多大型项目的基础标准。
二、【现在】AI赋能下的展馆设计新流程
如今,传统流程并未被推翻,而是在关键节点引入了 AI 工具作为高效协作者,显著缩短前期构思与视觉验证的时间。
创意发想阶段新增 AI 工具:
如 Midjourney、即梦 等AI生产图片工具,可通过自然语言快速生成风格参考图、空间概念草图,甚至作为“垫图”直接导入建模软件辅助造型。例如输入“未来科技感展厅,蓝白主色,悬浮展台”,几秒内即可获得多版视觉灵感。

核心制作环节仍沿用成熟软件:
平面设计继续依赖 AI/CDR,3D建模主力仍是 3ds Max(部分团队尝试 Blender 或 Cinema 4D),渲染依然以 V-Ray 为主,辅以 Corona 或 Twinmotion 实现快速预览。
后期处理也依然离不开 Photoshop,只是现在可结合 AI 自动生成的人物、背景素材,加速合成效率。
换句话说,AI没有取代传统工具,而是前置了创意探索环节,让设计师更早聚焦于方案本身。
三、当前主流软件组合推荐(按阶段划分)

注:对于长期使用 3ds Max + V-Ray 组合的展台或展馆设计师,建议搭配云渲染服务以突破本地算力瓶颈。
云渲染助力高效出图
如果你正使用 3ds Max 建模 + V-Ray 渲染,不妨考虑接入专业的云渲染农场。例如我们 瑞云渲图,专为展览展示、建筑可视化等领域提供高性能云端渲染服务,支持 V-Ray、Corona 等主流引擎。
无需升级硬件,上传工程文件即可享受千核并发、分钟级出图的算力支持,彻底告别熬夜等渲染的焦虑。

总结
从手绘草图到 AI 生成,从单机渲染到云端加速,展馆效果图的制作正在经历一场“提效不降质”的进化。
传统软件依然是骨架,AI 是加速器,云渲染则是新引擎。
掌握这套“经典+智能”的混合工作流,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展览设计市场中,既快又稳地交付高品质方案。



